莆禧古城
莆禧古城简介
莆禧古城与惠安崇武古城、霞浦大京城堡同为福建省现存的明代三大抗倭古城。古城东南北三面临海,地势又高:晴天朝阳出海,岚光海雾幻作一袭绛纱披挂其间,前人美其名“浮曦”。明洪武二十年(1387),朝廷在这里筑城驻兵以御倭寇,“浮曦”也就由方言谐音演变为寓意吉祥的“莆禧”。
莆禧城内的古迹多蒙上抗倭事迹的传奇色彩。城隍庙位于城南东门地段,又称“鲤江城隍庙”,是在宋代供奉司马圣王(唐名将张巡)的鲤江庙旧址上于明洪武二十四(1391)年建成的。《敕封守御城隍大神碑》载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围莆禧城50多天,城隍显灵,“神灯四布,夜夜绕城,寇望而生畏,自溃鼠窜”。事后地方官报奏朝廷,皇帝“嘉异吾城隍守御之功,特诏封城隍大神,赐以黄袍”。清初截界,莆禧民众被迫内迁,城隍大神也随之移居涵江凤岭,并于康熙五年(1666)辟建涵江“鲤江城隍庙”。后来复界,部分莆禧人又回到家乡,但神隍大神却被凤岭民众挽留,只好在莆禧庙重塑城隍金身。莆禧城隍庙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5)重修,占地319平方米,至今尚存。
莆禧天妃宫位于城内北门,据宋洪迈《夷坚志》推知,这座天妃宫的前身莆禧妈祖庙初建于宋淳熙三年(1176)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宋建妈祖庙之一。现存建筑系明代所建。
莆禧城东门外约300米处有一地名“火烧坑”,原名“边”村。“火烧坑”以西有“芦竹厝”自然村(今属东仙村)。这两处地名都与抗倭有关。
莆禧城的古迹还有甲子栏、八卦井、万寿井、陈家寨、教场尾、太子宫、九十九级石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十字街。十字街石板路贯通四城门。纵500米,横200米,交叉点有圆锥形的凸起称“蚌龟”,象征着吉祥如意。明代,沿街商旅云集,百业繁荣,来莆禧定居的族姓达50个之多。莆禧女人过着“柴破破,米簸簸,戏看看”的轻松裕实的生活。莆禧城的衰落,始于清初的截界移民,其后虽有所恢复,但光景已大不如前。
公共交通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