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简介
广州的祠堂一般都是三进的,但是增城市有关部门在开发白水寨风景区的过程中,却在增城市北部山区的派潭镇,发现了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七进大祠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熊姓人家祠堂,在清朝咸丰年间还曾经得到过皇帝御赐的牌匾。据悉,这是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七进的古代建筑。而在该祠堂的周边村庄,有关部门还发现了包括石达开祖屋等在内的一大批同样属于客家建筑风格的围龙屋。
在祠堂外的晒谷场上,北边靠着祠堂的地上竖着10个长方形的石碑,大约有150厘米高,其中一个上面还写着“××恩科进士”的字样。这是清朝时这里的熊家族人考中了进士或举人后,回到村里,向祖先的牌位报喜留下的标志,他们在上面升旗庆贺,文物考古工作人员称之为“旗杆夹”。
另外一座客家围龙屋式建筑,位于派潭镇河大塘村,相传还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祖屋。
始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河大塘围龙屋,建在0.4~0.8米高的坑石台基上,中间部分为“三堂二横式”的祠堂,宽18米,深18米,头进9间屋,后进5间屋,头进有三道门,两侧有长廊通后进。后进正中是上堂厅,主要为祭祀场所,中堂厅为议事聚会、宴会场所,下堂厅为婚丧礼仪时乐手和轿夫席位。祠堂有小门通出围龙屋前娥眉月形鹅卵石铺砌的石巷。石巷后由19间扇形环屋接龙成半圆形“围龙”,屋内外檐绘有象征着“龙的传人”的传统图案。后山半圆形的“屋脊头”与屋前半圆形的池塘,山阳水阴,合二为一,象征太极融阴阳为一体的圆融和合。
河大塘村600人全为石姓。
公共交通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