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阿房宫遗址
西安阿房宫遗址简介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色:“露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现在在遗址南部的西宝公路边上,新建了阿房宫缩微景园,可供游人参观游览。
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美丽的故事并不都是喜剧,阿房宫就以它悲情的色彩沉淀了它的美丽。千年已逝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它的遗址中感觉到它摄人心魄的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时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对阿房宫会心的描写,其实杜牧见到的也只是阿房宫遗址的残垣断壁,可见阿房宫的气势何等宏伟!
游点:兰池宫、漆河、上天台、磁石门、阿房宫前殿、祭地坛、上林苑
兰池宫(亦名仙岛)
兰池宫遗址在咸阳市渭城区杨家湾、柏家咀原边。是秦始皇的一座寝宫。因筑于兰池之畔而名之。《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地理志》:“渭城县有兰池宫”。再现的兰池宫则根据有关史料,以微缩形式营造,高7.35米,长宽16米x16米。为了突出其“仙岛”氛围,建宫于兰池之中。池中波光潋滟,烟云氤氲;岛宫奇葩争妍,丝竹飘飞,仙女翩跹。给人以身临仙境的怡悦感受。
漆河
漆河变名漆渠,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运河。据《长安志》引《括地志》载:“漆渠,胡亥筑阿房宫开此渠,运南山之漆。”由此可知渠凿于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再现的漆河。根据有关史料开凿,长298米,宽5-11米,水深1.6米。
上天台
上天台是秦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长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重现的上天台,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8米x16.8米,高19.8米。
磁石门
磁石门是秦阿房宫的北阙门。遗址在三桥镇武警部队工程学院内,约建于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因“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作用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一是为了防止行刺者,在入门时以磁石的吸铁性能使陷甲怀刃者不能通过;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神奇使其惊恐却步,不敢有异心。故亦曰:“却胡门”。磁石门是在秦始皇兼并六国后营造的。反映了秦国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尚属首创。重现的磁石门是根据有关史料和苑区地缘特征营造,高13.2米(从地平线到屋脊),东西长20.4米,南北跨度12.7米。
祭地坛
秦阿房宫中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专供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用。古代曰:“社”。“社”代表国家。“稷”为谷神。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重现的祭地坛,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米x16米,高11米。
上林苑
上林苑为古宫苑名。秦都咸阳时置,周围二百多里,包括长安、户县、周至等地。始皇35年(公元前期212年)营建朝宫于此。阿房,即其前殿。汉初苑内荒芜,武帝时复为宫苑,内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极言其宏伟壮丽。
自助游路线推荐
咸阳博物馆——茂陵博物馆——乾陵黄土民族村——永泰公主墓——乾陵——法门寺博物馆或称珍宝馆——法门寺——懿得太子墓——阿房宫遗址
公共交通
长途汽车
从西安乘坐前往西郊阿房村的长途汽车可到。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