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专注于企业包团旅游、拓展培训!

放生池


放生池简介

  进大佛寺山门,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即是大小两口放生池,中贯长堤。池岸古树婆娑,天光云影,双塘碧水,莺声婉转,令人心旷神怡。
  大池面积11500平方米,蓄水28950立方米;小池2800平方米。蓄水8400立方米,大池西倚岩壁,上刻“放生池”三字,每字大22.5平方米,笔力雄健,亦为一景。
  池边狮牯坪岩壁上有“南无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自在菩萨”三处摩崖石刻,为西方三圣佛号,佛堂中三像并塑称三圣殿,狮牯坪上这一组佛号无遮无碍,处于光天化日之下,似同佛像一样,引起人们敬意,故也被称为“露天大殿。”

相关背景
  放生池前身是夹溪塘,原是地势低洼的两个聚水区。从石城山谷东边浴堂湾、罗汉湾中流出山泉,经大佛座前沿山麓积成小塘;石城山谷南边化人湾、石门槛泉水流出积成大塘。
  清末光绪年间(1875—1908),宝光禅师将夹溪塘疏浚并筑护岸,改建成放生池,属寺院宗教设施,专供善男信女放养鱼虾,修持行善。
  佛教提倡保护一切生灵,“众生平等”,最早提倡放生并形成制度的是智者大师,放生池筑在智者墓塔前。
  民国21年(1932),放生池已变淤浅,加上有人捕盗,于是由马契慈居士带头,募捐重修。1979年后,逐步落实宗教政策,放生池又一次疏浚、固堤、养鱼。

公共交通

(仅供参考)

深圳旅游公司 | 旅游攻略 | 旅游攻略 | 深圳拓展训练 |广东省内游 | 北京旅游攻略 | 东南亚物流 | 海外公司注册 | 香港旅游攻略 | 旅游攻略 | 华东旅游攻略 | 四川旅游攻略 | 江西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