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张坊古战道
2015-12-08 16:13:57
房山张坊古战道简介
张坊古战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距市区80公里。宋辽古战道北依太行山,南邻拒马河。这里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民风古朴,更兼有众多名胜古迹,历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古战道经初步探测,长约1500米,现已修复400多 米,据文物专家认定,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军事性古战道,内有藏兵室、兵器室、指挥室和生活设施,对研究古代军事、政治、建筑有较高价值。
张坊是北京西南边陲古镇,距北京80公里,北依太行山,南临拒马河,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欣赏自然风光、观赏文物古迹的旅游胜地。张坊古战道是国家A级景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距北京市区约75公里,是宋辽时期修建,至今保存完好的的人文古迹。早在西晋时,大将刘琨、祖狄为抗拒北方胡人石勒的进犯,就在此重兵驻防,当时帐房林立,连绵数里,故当地百姓取名帐房,后去谐音,定名张坊。张坊古城镇楼最底层的洞口,便通向地下战道。
推荐理由:1、古战道——被誉为“地下长城” 2、张坊村塔:位于房山张坊村,俗称“精幢”。
青砖结构,墙体砖是顺砌,上下错缝,顶部为立砖顺砌,这种砌法与宋辽时代营造法式一致。战道内岔道分布,形成网状结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迂回曲折,连通4个城门楼及周边村落。 张坊村塔位于房山张坊村,辽天庆六年(1116)始建。 塔为八角形五级密檐石塔。通高6米。塔座分上、中、下三层,上部是圆形的石雕仰莲托,中、下部为两层须弥座,周身浮雕人物,动物图案。塔的中部是独石制就的八角幢身,因上面刻有经文,所以俗称“精幢”。
1991年,村内发现了北宋真宗年代修建的古战道。战道从地面进深4米,青砖结构,顺砌,上下错缝,顶部为立砖顺砌。这种砌法与宋、辽时代营造法式一致。古战道2米,并排可列3人,高度为2米3左右,下面青砖墁地,边侧设有流水槽,盛水缸,墙壁有台灯,顶部有通气孔,地道内有一深水井,地道两侧均有宽约2米的藏兵室,有的藏兵室内上有土坑。古战道在古镇地下四通八达,迂回曲折,通四门城楼,通片上村任家坟,初步探测约为1500米,现已发现和复修400多米。宋、辽对峙时期,由于古战道退能守,进能攻的优良军事性能,曾迫使幽州一带辽军专心固守不敢南下犯宋。
到了明代,古战道的军事性能进一步得到发挥。明初洪武年间,元朝贵族溃逃蒙古漠北,但时刻伺机反扑,不时南下犯境,古战道成为明军抗击蒙古鞑子的军事堡垒。据文物专家认定,张坊古战道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军事性古战道,文物价值和军事价值非常高。
据房山县志记载:“县西南七十里,张坊街北楼三层门南向。高可数丈下层空,其中甚暗,下有隧道向西北约二里通任家坟,俗传任为阁老。由下层楼上中层半途转折处有井一,相传其井中设有刀山剑树,颠而入,无生理。中塑碧元君像。上层可远眺,上中两层亦通地道。”传说镇楼明代皇亲任阁老重修过。
镇楼毁于日本侵华战火,现在所看到的镇楼,是依原样复建的。
张坊不仅有古城、古镇楼,还有大辽天庆古塔,与拒马河铁锁崖、孙膑山遥相呼应,与云居寺、中山寺、黄姑坨、下寺唐塔、镇江营塔、照塔等,相沿成线,迎天下游人光临,共享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明……
张坊是北京西南边陲古镇,距北京80公里,北依太行山,南临拒马河,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欣赏自然风光、观赏文物古迹的旅游胜地。
1991年,村内发现了北宋真宗年代修建的古战道。战道从地面进深4米,青砖结构,顺砌,上下错缝,顶部为立砖顺砌。这种砌法与宋、辽时代营造法式一致。古战道2米,并排可列3人,高度为2米3左右,下面青砖墁地,边侧设有流水槽,盛水缸,墙壁有台灯,顶部有通气孔,地道内有一深水井,地道两侧均有宽约2米的藏兵室,有的藏兵室内上有土坑。古战道在古镇地下四通八达,迂回曲折,通四门城楼,通片上村任家坟,初步探测约为1500米,现已发现和复修400多米。宋、辽对峙时期,由于古战道退能守,进能攻的优良军事性能,曾迫使幽州一带辽军专心固守不敢南下犯宋。
到了明代,古战道的军事性能进一步得到发挥。明初洪武年间,元朝贵族溃逃蒙古漠北,但时刻伺机反扑,不时南下犯境,古战道成为明军抗击蒙古鞑子的军事堡垒。据文物专家认定,张坊古战道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军事性古战道,文物价值和军事价值非常高。
据房山县志记载:“县西南七十里,张坊街北楼三层门南向。高可数丈下层空,其中甚暗,下有隧道向西北约二里通任家坟,俗传任为阁老。由下层楼上中层半途转折处有井一,相传其井中设有刀山剑树,颠而入
景点1
景点1
景点2
景点2
景点3
景点3
公共交通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