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动物化石群
2015-12-08 18:36:25
澄江动物化石群简介
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群,主要埋藏在澄江境内抚仙湖东岸的山地丘陵区。距省会昆明63公里,距澄江县城11公里。经十多年的采集和发掘,埋藏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帽天山、马鞍山、啰哩山、大坡头等地为澄江动物群的集中区域。由于澄江动物群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澄江已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1997年5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11月又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3月还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地质遗址预选名录〉"代表地球的主要历史阶段,并包括生命纪录的突出模式"。
澄江动物群是中国科学院原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侯先光,于1984年7月在澄江帽天山西坡首先发现的。继后,我国南京、西安、昆明、北京等地的古生物学家先后对澄江动物群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采集。经过17年来对已采到的达三万余块澄江动物化石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后,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澄江动物群主要由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组成,门类相当丰富,保存非常精美,发现的动物群达40多个门类,180余种动物,其中不仅有大量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而且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动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态奇特,现在还难以归入任何已知动物门的化石。
同时,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脊索动物,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还有许多现在已经灭绝的动物类群,都可以在澄江动物群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代表。因此,澄江动物群对研究寒武纪早期动物的解剖构造、功能形态、生活习性、系统演化、生态环境、埋藏条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可靠依据。
澄江动物群发现至今,经过我国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或跨国研究,成果丰硕,已在国内外著名的刊物发表科学论文130余篇,研究专著十余部。为适应纷至沓来的青少年和普通大众了解澄江动物群,澄江动物化石办公室与北京自然博物馆还曾共同编著普及读物〈远古生命探秘〉,但已被参观者购完。现根据参观者的要求,由澄江动物化石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采写,又编印了〈澄江动物群——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小册子重点介绍我国古生物学家研究澄江动物群的成果,澄江动物群发现的重大意义及详细介绍澄江动物群的属种,让参观、考察者从中了解澄江动物群从发现至今的概貌。
公共交通
(仅供参考)